Latest

襍談

不知所云的碎碎念

最近愈发怠惰了,虽然之前就在写草稿了,但现在已经是29日的0:00之后了。 我想我并不打算细说关于“善恶”“好坏”的事情了,因为越是思考这一问题,越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对我来说,已经过时了、失效了。 尼采想说什么呢?我想他只是一个吸入了过多“世纪末”浑浊空气的,可怜的、敏感的人,所以才会想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吧。事后看来,他所处的时代确实病得不轻,不然也不会有两次世界大战了。每当坏时代要来临的时候,总是敏感的人先感到痛苦。 我在想什么呢?我大概只是在应试教育的壕沟里爬累了吧。厌倦了日日重复地上课做题,厌倦了总有人告诉你什么是“对”、什么是“错”。事后想来,我其实并没有厌恶应试教育的理由:首先是命好,生在了高考比较容易的地方;然后是其实我还挺擅长考试的,或者说应试其实是我唯一擅长的事情。 事过境迁,多说无益。 不过我仍然认为,“天地不仁”,宇宙只是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运转,他并没有向人类表明任何的价值取向,一切都只是人类的自作多情罢了。换句话说,一切价值其实都是人自己想出来的,都不是必然的,都是可以被“重新评估”的—

By 橘賢猫

Comment

说外卖

本月自然还是灌水。本来想用尼采的“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”来水一水的,但我对尼采的思想缺乏系统性的认识,甚至不足以形成偏见,而且没有及时读完《论道德的谱系》,所以只好作罢。这次就用外卖来水一水吧。 之前虽然在 Telegram 频道多次提到了外卖,但我仍然坚持奉行尽量少叫外卖的原则。这并非是因为我父母时常叮嘱我的食品安全的原因,而是主要出于以下三个原因:环保、保护本地社区和剥削问题。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说。 先来说最简单的环保。虽然很多外卖商家,已经开始采用纸盒、纸袋,但大多数的商家仍然使用塑料盒、塑料袋。所以多叫外卖,直接地会增加环境的压力,这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。 然后说保护本地社区,这其实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的一个原因。肉眼可见地,随着外卖的兴起,小区周边的小店越来越少了、愈发凋敝了。这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和他们自己的原因,比如说:很多城市在经历了近代百年战乱和变异的社会主义建设之后,早已没有了在地的商业环境,原本的“张三饭馆”“王家旅店”“老赵杂货铺”全都在变动不羁的历史洪流中湮没了;而在改革开放之后,在原本的职工宿舍、机关大院周围重新开起的都是外地人来开的“看起来很可疑”的店,他

By 橘賢猫

Review

《沉默》《桑尼的优势》

写在前面: 为了防止自己太过怠惰,于是决定每个月的 28 日前都要在这里发至少一篇文章,就从这个月开始,这样至少每个月都有一件事必须要做。为了便于自己坚持下去,所以主题、体量都不做限制。之所以选择 28 日,是因为每个月都有 28 日。这个月由于月中才做出这个决定,后来又忙着和室友看房搬家之类的事情,所以比较水,当然下个月虽然没有什么理由,但还是可能会比较水。这个月姑且就说说对两部旧片子的新感受。 前几天,发现 Netflix 上架了我在大学时候看过的电影《沉默》,再加上本月月初收到了一本圣经,于是就顺势把这部基督教主题的电影又看了一遍。电影的情节就不在这里细说了,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豆瓣之流的介绍。 上学的时候看了一遍,只是对于神的沉默感到困惑不解,对江户幕府野蛮的迫害行为感到不平,对传教士和教民的信仰之坚定感到钦佩,仅此而已。这次看时,勉强可以说阅历有所增长,更重要的是对基督教的教义了解得更深入了,所以有了一些新的感受。 大概说来,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上,作者、导演是在同情传教士和教民,谴责江户幕府的行为、谴责历史对这一段悲剧的“沉默”。但在抽象一些的一个层面上,创作者是用这一段

By 橘賢猫